转换性障碍的症状是什么?转换性障碍怎么治疗?

转换性障碍的症状是什么?转换性障碍怎么治疗?

转换性障碍

  分离(转换)性障碍是一类由明显精神因素如重大生活事件 内心冲突 情绪激动 暗示或自我暗示 和作用于易病个体所导致的以解离和转换症状为主的精神疾病。转换症状又称为癔症性躯体症状 是指病人将遭遇无法解决的问题和冲突时所产生的不快 以各种各样躯体症状的方式表现出来。它可以出现类似任何疾病的症状表现 故有人把癔症喻为“伟大的疾病”或“疾病模仿家”。主要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躯体症状 意识范围缩小 暗示性强 选择性遗忘或情感爆发等精神症状 但不能查出相应的器质性损害作为其病理基础。

目录

1.转换性障碍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2.转换性障碍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3.转换性障碍有哪些典型症状
4.转换性障碍应该如何预防
5.转换性障碍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6.转换性障碍病人的饮食宜忌
7.西医治疗转换性障碍的常规方法

1.转换性障碍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转换性障碍是由精神因素 如生活事件 内心冲突 暗示或自我暗示 作用于易病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本病具体如下。

  1 精神心理因素:转换性障碍的与精神因素关系密切 各种不愉快的心境 气愤 委屈 惊恐 羞愧 困窘 悲伤等精神创伤 常是初次发病的诱因。特别是精神紧张 恐惧是引发本病的重要因素 这在战斗中发生的急性癔症性反应特别明显。而童年期的创伤性经历 如遭受精神虐待 躯体或性的摧残 则是成年后发生转换性和分离性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少数病人多次发病后可无明显诱因 而以后因联想或重新体验初次发作的情感可再发病 且多由于暗示或自我暗示而引起。

  2 易感素质:躯体化障碍的发病与精神因素关系多不明显。精神因素是否引起癔症 或引发何种类型癔症与患者的生理心理素质有关。有易感素质者遇较轻刺激易发本病。本病患者具癔症性格特征者约占49.8%。

  3 器质性因素:曾有研究发现 该病患者中 约2/3伴有脑部疾病或曾有器质性脑病。32%的患者曾有神经系统疾病 特别是癫痫病史。

  4 遗传因素:本病的遗传学研究结果颇不一致。有研究发现该病部分患者有遗传素质

  5 社会文化素质:如风俗习惯 宗教信仰 生活习惯等 对本病的发生与发作形式及症状表现等也有一定影响。

2.转换性障碍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转换性障碍主要的临床表现为随意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转换性障碍通常是由于精神压力因素过大等原因所造成的 无特殊并发症。

3.转换性障碍有哪些典型症状

  

  转换性障碍主要表现为随意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 提示患者可能存在某种神经系统或躯体疾病 但体格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都不能发现其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有相应的器质性损害 其症状和体征不符合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征 而被认为是患者不能解决的内心冲突和愿望具有象征意义的转换 可有以下常见类型。

  一 运动障碍:可表现为动作减少 增多或异常运动。

  1 瘫痪:可表现单瘫 截瘫或偏瘫 检查不能发现神经系统损害证据 可表现为单瘫 偏瘫 截瘫 四肢瘫痪(以下肢多见) 伴有肌张力增强或弛缓。有肌张力增强者常固定于某种姿势 被动活动时出现明显抵抗 但不符合解剖特点 常以关节为界。要求瘫痪肢体运动时 可发现拮抗肌肉收缩 将瘫痪肢体上抬 检查者突然放手时 瘫痪肢体徐徐落下 而不与中枢性瘫痪远端重于近端。周围性瘫痪近端重于远端的特点相符 下肢瘫痪 腿被拖着走 而不是借髋部力量先将腿甩到前面 虽走路歪斜 但会支撑 很少跌倒。下肢瘫痪者卧位时下肢活动自如 但不能站立行走 如扶之行走 则比真正器质性患者还要困难 但当患者确信旁边无人时 则行走很好。慢性病例可有肢体挛缩或呈现失用性肌萎缩 但没有提示器质性病变的肌张力及腱反射改变或阳性病理反应。

  2 肢体震颤 抽动和肌阵挛:表现为肢体粗大颤动或不规则抽动 肌阵挛则为一群肌肉的快速抽动 类似舞蹈样动作。

  3 起立不能 步行不能:患者双下肢可活动 但不能站立 扶起则需人支撑 否则向一侧倾倒。也不能起步行走或行走时双足并拢 呈雀跃状跳行。

  4 缄默症 失音症:患者不用言语表达意见或回答问题 但可用书写或手势与人交谈 称缄默症。想说话 但发不出声音 或只能用耳语或嘶哑的声音交谈时 则称失音症。检查神经系统和发音器官 无器质性病变 也无其他精神病症状存在。

  痉挛障碍:常于情绪激动或受到暗示时突然发生 缓慢倒地或卧于床上 呼之不应 全身僵直 肢体一阵阵抖动 或在床上翻滚 或呈角弓反张姿势 呼吸时急时停 可有揪衣服 抓头发 捶胸 咬人等动作。有的表情痛苦 双眼噙泪 但无咬破舌头或大小便失禁 大多历时数十分钟 症状缓解。

  抽搐大发作:发病前常有明显的心理诱因 抽搐发作无规律性 没有强直及阵挛期 常为腕关节 掌指关节屈曲 指骨间关节伸直 拇指内收 下肢伸直或全身强硬 肢体阵发性乱抖 乱动。发作可伴哭叫 呼吸呈阵发性加快 脸色略潮红 无尿失禁 不咬舌 发作时瞳孔大小正常。角膜反射存在 甚至反而敏感 意识虽似不清 但可受暗示使抽搐暂停 发作后期肢体不是松弛 而大多为有力的抵抗被动运动。无病理反射 如发作后期出现阳性跖反射者 提示器质性病变 一般发作可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之久

  听觉障碍:多表现为突然听力丧失 电测听和听诱发电位检查正常 失声 失语但没有声带喉部肌肉麻痹 咳嗽时发音正常 还能轻声耳语。.

  视觉障碍:可表现为弱视 失明 管窥 同心性视野缩小 单眼复视 常突然发生 也可经过治疗 突然恢复正常。癔症性失明病例 视觉诱发电位正常。

  感觉障碍:可表现为躯体感觉缺失 过敏或异常 或特殊感觉障碍。

  1 感觉缺失:表现为局部或全身皮肤缺乏感觉 或为半身镇痛 或呈手套 袜套型感觉缺失 其范围与神经分布不相一致。缺失的感觉可为痛觉 触觉 温觉 冷觉。

  2 感觉过敏:表现为皮肤局部对触摸特别敏感 轻微的抚摸可引起剧烈疼痛。

  3 感觉异常:如患者常感到咽部有异物感或梗阻感 咽喉部检查不能发现异常;称为癔症球与茎突过长引起的茎突综合征鉴别 后者可通过咽部触摸或X线照片加以证实。

  

4.转换性障碍应该如何预防

  转换性障碍的预防要强调健康良好个性的养成。个体性格形成的条件是多方面的。其中 后天环境中的不良因素 在儿童性格障碍与行为障碍的发展形成中 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最常见的不良因素是童年时期的精神创伤 不正当的教养方法 不和谐的家庭生活 以及外界环境的有害影响。为此 要防止性格反常发展和其他精神异常的发生 就必须重视儿童和少年的身心健康。

  1 重视精神健康必须从儿童时期的培养教育开始 鉴于儿童早期的性格发展每每决定着其后来的个性特征 因此 个体的精神卫生 首先应从儿童时期的培养教育做起。儿童时期也是为身心健康打基础的一个重要时刻。

  2 儿童时期的培养教育首先要注意家庭教育问题。家庭是儿童生活与活动的主要场所 儿童富于模仿性 易于接受周围人的熏陶。故家庭生活的气氛 家庭成员的关系及其对儿童的教育方法 对儿童的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都起到重要的作用。为此 家庭应与学校配合 要对儿童进行道德品质教育 培养他们爱劳动 爱集体的品德与作风 养成诚实 坦白 坚强 勇敢和开朗的性格。

  3 要早期发现和及时纠正一些神经精神障碍 发生在儿童时期的神经精神功能失调 时常由个别症状开始的。如口吃 遗尿 抽动 神经性呕吐和睡眠障碍等。儿童时期的行为障碍 往往表现为孤僻 迟钝 冲动性行为或多动症等。这些情况 如经早期发现及时确诊 处理得当的话 有相当多的病例是可以获得及时矫正和治愈的。

5.转换性障碍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转换性障碍的诊断主要是依靠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随意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转换性障碍.目前尚无特异性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

6.转换性障碍病人的饮食宜忌

  转换性障碍患者平时需要注意避免有各种不愉快的心境 气愤 委屈 惊恐 羞愧 困窘 悲伤等精神创伤的出现 避免家人的刺激。由于经常性发作需要补充一些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 尤其是需要适当的多吃一些禽蛋和肉类 乳制品 大豆类的食物 多吃猪血 猪肝 红枣 菠菜等食物 避免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避免抽烟喝酒为宜。

7.西医治疗转换性障碍的常规方法

  早期充分治疗对防止症状反复发作和疾病的慢性化十分重要 应予以强调。初次发病者 合理的解释 说明症状与心因和个性特征的联系 配合理疗和语言暗示 往往可取得良好的效果。病程已数周 有反复发作倾向者 宜根据病情 制订精神治疗与药物和物理治疗相配合的整体治疗计划。不宜匆忙 草率采取简单的语言暗示。尽管暗示疗法当时有效 但以后容易复发 或出现新的症状 取代原来的症状。

  其次 需要注意的是 在诊断基本明确以后 应尽可能避免反复检查 过多的不必要的检查 往往会使病情进一步复杂化。在询问病史或进行检查的过程中 不恰当的提示 可使患者出现一些新的症状和体征。

  再次 在接触病人和治疗过程中应避免环境中的不良暗示。过多的人围观 对症状过分关注 对患者病情发展表现出强烈的紧张不安 都会使患者寻求注意的倾向增强 从而使病情恶化。

  心理治疗是治疗这类疾病的基本措施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 暗示疗法:是消除转换障碍的有效措施 特别适用于急性起病的患者。可分为觉醒时暗示和催眠暗示两种。患者迫切要求治疗者 在觉醒状态下 通过语言暗示 或配合适当理疗 针刺或按摩 即可取得良好效果。病程较长 不甚明确的病例 往往需要借助药物或语言催眠疗法 消除患者的心理阻力 才能取得较好效果。

  1 觉醒时暗示:治疗开始时医生应向患者说明检查的结果 然后用简短 明确的语言向患者解释他的疾病是一种短暂的神经功能障碍。

  2 催眠暗示:治疗开始前先进行催眠感受性检验 检验的方法有多种 可选择其中1~2种以确定患者是否适于语言催眠。

  催眠疗法:除用于增强暗示感受性 消除转换症状外 尚可用以治疗分离性遗忘症 多重人格 缄默症 木僵状态以及情绪受到伤害或压抑的患者。在催眠状态下 可使被遗忘的创伤性体验重现 受到压抑的情绪获得释放 从而达到消除症状的目的。在催眠或觉醒状态下 引导患者倾诉其内心苦闷 使受到伤害或压抑的情绪向外宣泄的治疗方法 称为疏泄疗法(catharsis)。对情绪障碍突出的患者可收到良好效果。

  解释性心理疗法:主要目的在于引导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致病的精神因素 认识疾病的性质 帮助患者分析个性存在的缺陷 以及克服个性缺陷的途径和方法。适用于除癔症性精神病发病期之外的各种类型。